冲撞人生:8 年重庆橄榄球的热血与坚守
当银幕上的重庆 “码头工” 橄榄球队喊着 “雄起” 发起冲锋时,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倒影。作为一名曾在重庆橄榄球领域深耕 8 年的 “老球棍”,电影《冲・撞》里那些沾满汗水的护具、泥泞赛场的嘶吼、兄弟伙间的扶持,像一记重锤击中了记忆深处的热血与遗憾。
bevictor伟德APP一、银幕里的 “雄起” 与现实中的 “冲撞”
电影中 “码头工” 从街头野球场逆袭全国冠军的故事,并非虚构。这支由教师、货车司机、退伍军人等普通人组成的队伍,用 10 个月连败垫底,第 11 个月却以 “彩虹球” 绝技震惊全场。这种 “置之死地而后生” 的坚韧,与重庆橄榄球人骨子里的倔强如出一辙。2014 年,重庆鱼洞中学橄榄球队在全国赛场上以 “群攻防守” 战术逆转强敌,男队场场逆转、女队 “一黑到底”,正是这种 “不服输” 精神的真实写照。

作为重庆橄榄球早期拓荒者,我见证过太多类似的热血时刻:在 40℃高温下穿着厚重护具训练,汗水浸透的队服能拧出水来;为节省场地费,在炭渣操场上摔得遍体鳞伤;面对外界 “橄榄球是危险运动” 的偏见,一遍遍地解释腰旗橄榄球、触式橄榄球的安全性。这些经历,与电影中送豆花小哥、货车司机们的 “土味训练” 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共鸣。
二、8 年坚守:从 “码头工” 到校园火种
2012 年,当重庆首支美式橄榄球队 “码头工” 在 QQ 群里招兵买马时,谁也没想到这群 “散装” 爱好者能创造历史。创始人刘元锋带着队员在重庆医科大学的炭渣操场从零起步,用 5 年时间让鱼洞中学橄榄球队成为全国冠军,更将 “坚韧、忠勇、开放、争先” 的重庆城市精神刻进了橄榄球基因。
我参与组建的球队同样经历过从无到有的挣扎。早期训练没有专业教练,队员们自费购买淘汰装备,对着教学视频琢磨战术;为推广这项运动,我们走进中小学,用腰旗橄榄球吸引孩子们的兴趣,在巴南区花溪二小开设每周一节的橄榄球课程,让更多孩子体会到 “团队协作大于个人英雄” 的魅力。那些在球场上摔倒又爬起的瞬间,那些因为热爱而不计回报的付出,最终化作了重庆橄榄球从 “小众” 走向 “破圈” 的基石。
三、遗憾与希望:山城橄榄球的未来之路
电影中 “码头工” 夺冠后因人员流失陷入低谷的情节,刺痛了每一位重庆橄榄球人。现实中,鱼洞中学橄榄球队每年近半数主力毕业,梯队建设难题至今未解。但正如电影里老队员回归重振旗鼓的情节,重庆橄榄球的火种从未熄灭 ——2021 年,“码头工” 元老们重返球场,吸引 30 余名年轻人加入;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橄榄球课程,青少年培训机构从零星几家发展到初具规模。
站在重庆华熙体育场的看台上,我想起韩晓龙教练说的话:“橄榄球的核心是奉献,这与重庆精神不谋而合。” 当银幕上的 “彩虹球” 划破天际,当现实中的少年们在球场上喊出 “雄起”,我知道,这份热血与坚守,终将撞开更广阔的天地。
(注:文中 “鱼洞中学橄榄球队”“码头工” 等案例均来自真实报道,电影《冲・撞》改编自重庆 “码头工” 橄榄球队真实故事。)